参与训练的人需要在完成演讲的同时,围绕会议场地移动,且至少需绕场一圈。而本期演讲的主题采用关键词命题的形式,演讲者从如下几组词中挑选一组铺陈演讲逻辑:
1、爱、死亡、机器人
2、对立、教育、阶级
3、律师、共识、脱罪
4、人间不值得、内卷、方向
首先上场的张铭挑选了第四组关键词,其基于对律师生活的观察,提出了对于内卷的现象的看法和理解。其表示,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是应对内卷的职场文化还是职业之间的差异。最后,张铭以诗点题,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刘笛从此次光明日报对律师群体的不当言论事件中的评论出发,讨论了当下社会情绪对立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剖析了长期以来网络舆论中为何惯用形式道德对事件或事物进行理解与评价。演讲尾声,回到律师身份,刘笛提到,在当事人需要面对“全善、全知、全能”的国家机器时,律师,尤其是刑事律师即使力量微小,也应当为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竖起一座盾牌。 (本段演讲,将12个关键词悉数串联!) 田飞从“人间是否值得”的话题展开,论述了当下年轻人在都市生活的不易,各种悲伤、愤怒的情绪都应被理解。因而,我们应当做到的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依旧热爱生活”。在生活的万千选择面前,找准自己的方向与目标,走出属于自己的”人间值得之路“。It sucks,but you gonna love it。 杨晓明围绕山西原平市第一小学按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类的事件进行评述,其提到学校应是学习的地方,而并非分化群体、制造矛盾的地方。大众对于这类事件的愤怒也折射出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追求与渴望。杨晓明最后以张桂梅老师的案例作为总结,提出在新时代进一步的做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应该是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应有之意。 孔祥君挑选了第一组关键词进行演讲。一方面,其提出感性认识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从电车难题出发,阐述了有限理性人的观点。最后,孔祥君回归到法律领域的热门话题,其提到,机器人可以能取代部分体力劳动,但永远不会具人文关怀,更无法做出类人化理性价值判断,审判智能化不会过分冲击律师业务,我们依然大有可为。 最后出场的贾铭轩承接电车难题的话题,提出了人们观点和理念的不同是产生对立的直接动因。由此衍生出,人们对于爱与死亡的不同理解与立场。演讲末尾,其提出了对于未来发展的猜想与思考,“若我们能够从碳基生命转化为硅基生命,那么到时候对于爱与死亡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角度与方向。” 徐宗新主任也参与火热的训练,演示了“绕场演讲”的“打开方式”。徐主任从生活的小事出发,提出挫折是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不公平亦是在客观世界中所必须面对的,也正因此滋生了人们基于情绪、职业、观念的对立。这种对立根植于阶层差异,与制度及文化的基因是息息相关的,教育尚不能治本,只有社会发展才能消灭阶层差异,实现对立的根除。 演讲环节结束,进入点评环节,方芳律师对大家的演讲表现分别予以点评。她用三个字总结本场例会的演讲,分别是“转”、“想”、“情”。采用边转圈边讲演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加强讲者和听者的互动感,张铭的“一转”,田飞的“二转”,贾明轩的“三转”,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十分精彩。 (刘笛律师精彩演讲节选) “想”是对刘笛演讲的深切感受,刘笛洞见犀利且发人深省,体现了一名刑辩律师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的思考,是一篇值得反复琢磨的演讲。 (杨晓明律师演讲精彩片段) “情”是杨晓明演讲带给大家的触动,杨律师的讲演真切而感人,带来了许多的共鸣。 在选评最佳发言时,方芳律师引用靖霖技能大赛上武广轶律师的观点,“演讲最能打动人的是真”。最终,杨晓明因为演讲强烈感染力,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成为本次例会的最佳演讲者。 最后,徐宗新主任为本次例会进行总结。其提到,演讲既要注重“讲”,也应当注重“演”。演讲的本质是一项说服工作,而说服的最好方式为互动。对于演讲者而言,自信也是十分重要的素养,因为自信的演讲才是最好的演讲。基于上述三点,本次采取这样的训练形式,也希望大家能够从扎扎实实的从训练中学有所获,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