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晚六点三十分,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第114期刑辩道场如期而至。
本期道场由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洪凌啸博士分享《律师论文写作的“小无相功”与“独孤九剑”》,针对律师在论文写作中遭遇的常见困惑,详细阐释论文写作理念与规范,分享律师在写作时如何形成选题、如何理出框架、如何进行创新方法与心得。
内容摘要
一:律师的“小无相功”:选题
(一)来源
1.以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学术征文带动论文写作;
2.以案件办理带动论文写作;
3.法院、检察院、律协、全国社会科学办公室发布的课题指南;
4.立法修改、司法改革的热点、难点;
5.实践中不合理、不寻常之处 ;
6.学科交叉;
7.从不同角度切入同一素材。
(二)创新思维
1.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以“王振华案”为例;
律师伦理 、法医学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品格证据、猥亵女童案件中的证明问题……
2.逆向思维:从反面的角度评析问题,避免鼓吹、宣传。
(三)功能分析法
(四)实务经验的理论化与概念化:类型化与标签化
(五)批判性阅读文献:海绵式思维与淘金式思维
二:律师的“独孤九剑”:标准化撰写流程
(一)如何取标题
1.常见类型
论题型、论点型、关系型、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型、风趣型或化用型
2.技巧:使用副标题
例如,问题型标题+副标题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二)如何写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浓缩版的论文介绍
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或理论基础+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亮点+观点+客观)
2.关键词如何列
研究对象及其上下、平行概念
重要概念和体现创新性的概念
研究理论、视角、工具概念
(三)如何写正文——“1-3-9”公式
1个问题、3个方面、3*3个层次
1.问题提出(是什么)
2.原因分析(为什么)
3.解决问题/拓展分析(怎么样/怎么办)
(四)如何引用
1.“引用应以必要为限”
2.对相关文献的叙述应当有详有略
3.《法学引注手册》的规范
(五)如何论证
1.举例说明、统计数据和类比说明
2.因果关系分析(容易出现“想当然”错误、一篇文章能够把一个原因讲清楚,就不容易了)——我们所追寻的对因果关系的解释,往往是超越常识的
3.对策论证(好的对策应兼备必要性、可行性和最优性)
点评环节
洪博士的课程专业精深,将论文写作内功与招式倾囊相授,得到听众一致好评。
吴玲燕称赞本次授课方面很全面、方法很多样、实用性很强。黄金晶律师评价洪博士“以技服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课程显示高超的学术功底,并且不吝分享,对个人和律所起到不错的宣传效果。章彬在“小无相功”和“独孤九剑”之外又补充三种新“招式”:第一为“如来神掌”,本次课程详尽阐述论文写作从选题到措辞的各个方面,是专业领域的“说明书”,是深入浅出的“武林秘籍”;第二是“易筋经”,对新律师而言,写作是必须要夯实的基础内功,勤修内功、博采众长,未来在专业领域才能走得更远;第三是要练就“金刚不坏体”,如个别课题、论文的资助来源于具有复杂境外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拒绝,为律师职业生涯保驾护航。
与谈环节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 孔祥君
本次道场彰显洪博士深厚的理论素养,课程具有浓厚学术气息,令人想起求学写论文时的状态。关于怎么写文章,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诸位探讨。
第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家勤修内功,增长见识,写作话题才会源源不断,写起来得心应手;第二,“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写发自内心的内容,写真正感兴趣的话题;第三,从前中国从上到下移植西方理论太多,而现在正是从下至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刻,写作时也不必尽学西方理论,不妨大胆创新。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 张永
对于本次授课,我谈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对课程的评价,洪博士课程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内容面面俱到,写论文所需的要件都有所提及。第二是对写作的个人感悟,其一,“没思路写”怎么办?实际是缺乏问题意识,我们在学习和办案过程中,勤观察、勤总结,养成发现问题的思维;其二,“有思路不会写”怎么办?勇于写、勤下笔,三分写、七分改,功到自然成。主讲人讲课时可多与台下听众进行眼神和问题互动,会更加精彩。
点评环节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 职务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副主任 魏艳昭
金庸小说中,“小无相功”是一门内力强劲的内功,练会后学什么像什么,而对律师工作而言,“小无相功”即法学素养,若法学基础扎实,掌握实务问题更加容易。“独孤九剑”则是一门招式,讲究后发先至,破一切招式,洪博士本次把写作规范和技巧讲得非常深入,然而我还想补充一门武功——“葵花宝典”,讲究唯快不破,即写文章应注意时效,短时间内成稿才有机会抓住热点,获得关注。
在此,分享一些个人感悟——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作?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方面好处:第一,为了知识转化,徐主任曾提出要求“每办一个案件,精通一个罪名,写好一系列文章”,仅办理好案件还不够,我们要从案件中来,到案件中去,以案促学,以学促写。第二,为了宣传,对青年律师来说,写文章是十分有效的开拓案源方式,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案源存在于办理的案件中,存在于写的文章中。第三,为了分享,分享和合作是我所理念之一,所内分享有利于提升,所外分享有利于和同行、司法机关的思想碰撞。
文章的产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轻人大胆写作,写得多才能有好文章。也欢迎转岗律师把办案经验提炼出来,成就一篇一篇好文章。
总点评人
上海靖予霖事务所主任 徐宗新
对于本次课程,以三个词作评价:第一“洪”水滔滔,洪博士有大量写作积淀,肚子里干货多,讲起课起来滔滔不绝;第二“凌”波微步,课程内容多且实用,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写出好文章;第三仰天长“啸”,只听课知道论文怎么写远远不够,大家要多付诸实践,积年累月,写作水平和办案能力都将有所提升。
对于大家的点评,章彬以三种“武林秘籍”对点评进行包装,以“易筋经”比喻写作是基础素养,表达对话题的专业理解,并且注意到课程中的细节问题,兼具“精彩度”“专业度”和“关注度”,应为本次最佳。
关于写论文的话题,补充三点:
首先,写文章有五个层阶。最高级别是论文,既有对问题的捕捉,也有对观点的收集,还有个人对问题研究的阐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至少须半年。其次是实务论文,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打磨成稿,体例要求相对低一点,我们律师可以写这类论文,反哺司法实践;再次是实务评论,然后是感悟和心得,体例都较为自由;最后是在网上发图片,不写文字,仅刷个存在感而已。
关于撰写文章要诀,最关键还是观察学习、常写常练。此外,结构上须严谨,问题意识要新颖,围绕新问题、疑难问题去着手,越是新问题越迅速。还需要全面、深刻地了解别人观点,不可自说自话。论点须高明,不能拾人牙慧,也不能胡言乱语。
我在此也要对律所和律师提出要求,建议律所组建理论研究部,把关论文质量,形成良好学术风气;建议各位律师每年每人可以写一篇论文,热点刑评则多多益善,写作时沉下心,成就精品。至于写什么,结合办案与热点,多种角度多种类型,不断练习、不断提高。
章彬获得本次道场最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