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陈沛文律师分享王某某、严某某涉嫌非吸、最终被不起诉的成功案例,展示在处理涉众性案件时,律师如何在两股对立性力量——有利的刑事政策与投资人不理性诉求——之间协调关系,如何妥善应对。
本案定性疑难复杂,且投资人群体负面呼声较高。陈沛文律师就定性提出质疑,提出当事人行为不构成非吸;并且经充分沟通、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反向思考,策略博弈,安置投资人,分化矛盾,实现辩护效果最优化。
一、辩护方案
定性辩护:合规业务不应认定为非吸;零星为解决关联公司流动性的自融仅属于一般违规,不足以以此认定平台为非吸平台;
政策辩护:清退运营期间全部借款符合不起诉的刑事政策;以及非公经济保护及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政策的适用;
情节辩护:自首、情节明显轻微;
财产辩护:股权转让款为善意取得。
二、难点与应对
难点:投资人多次闹访,对立情绪严重;平台损失惨重而当事人资金最为充沛,大量资产被查封;
应对:积极沟通获得承办认可、充分辩护全面展示无罪辩点、巧用政策把握复工复产节点、以退为进安抚投资人妥协。
三、进击的辩护
在取得检察官拟不起诉的意见之后,进一步进行证据辩护,为充分无罪争取空间。
四、办案效果
检察院认定王某某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情节轻微,酌定不起诉;检察院认定指控严某某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
点评交流环节
分享结束后,每位律师作计时两分钟点评,各位律师就本案的定性、定性辩护的作用、刑事政策的适用和方法、与投资人沟通博弈的策略和技巧等方面提出观点。如卢君律师提出,实务中对接投资人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而分享人找准筹码,分化矛盾,效果显著。魏艳昭律师提出,刑事政策认识易、运用难,如何适用、如何见效、区域差异等问题存在较高的实操难度。律师助理张警语提出本期分享优点是“细致”和“巧妙”,分享人对案件梳理细致,采用了巧妙的策略应对涉众案件,瓦解了相对方的“统一战线”,化解了激进的情绪,对于案件成功解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问题在于:若遭遇“负面政策”(如扫黑除恶背景)案件,该如何对待、利用刑事政策?陈沛文律师对提问一一予以回应,现场交流热烈。
本期“十分有效”分享得到一致好评,陈沛文律师介绍的辩护思路清晰严密,辩护方案全面巧妙,辩护结果令人振奋,大家共享了辩护经验,共同提升了办案技能。
总点评环节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建保博士归纳了本案办案过程中的四个闪光点:(1)周密详细,对辩点和刑事政策的收集、归纳、展示都做得非常到位;(2)换位思考,以承办人办理涉众性案件的慎重心理和投资人的复杂需求为支点,在各方需求间博弈,撬动刑事政策,形成共识,得到良好效果;(3)全面妥善,本案涉案财产得到恰当处置,而很多律师在办案中有意无意忽略财产刑的应对;(4)在案件辩护取得一定效果时进击辩护,争取到严某某存疑不诉,十分不易。
关于例会讨论的热点“刑事政策的适用与作用”问题,孙博士提出,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即“李斯特鸿沟”。在运用过程中,刑事政策无疑是有用的,其范围是有限的,而作用是无限。首先要判别适宜提出刑事政策的情形,一般如罪与非罪、从重从轻的情形,具有较大的空间。在具体运用上,第一要以理服人、从法理入手去沟通;二是要考量承办人的心理,如考核指标、案结事了、政策学习、宣传需要等内部诉求而非孤立地提出文件文字,才能使刑事政策落地,切切实实发挥作用。
经评选,张警语获得本期例会“最佳点评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