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
主讲人:王恩海
时间:2021年4月7日18:30
地点: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会议室
本期主持:吴玲艳
2021年4月7日晚六点三十分,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第152期刑辩道场准时举行,由华东政法大学王恩海教授主讲《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
王教授首先提到,辩护律师在承办死刑复核案件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不对称,存在无法联系到承办人的情况; 2、律师办理此类案件心理压力较大; 3、被告人的心理有变化,律师工作难度较大。 其次,律师办理此类案件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辩护策略的制定要围绕保障被告人的生命。其中如何说服被告人配合律师的工作是辩护中的难点。 再次,王教授分享了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切入点。例如,仔细查找发现一二审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审判程序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最后,他总结了自己以往办理该类案件的经验教训,为在场同仁办理此类案件指明了方向。
最佳点评:王坤
王坤律师分享了自己听完此次课程的感受,认为律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影响别人。例如,说服司法机关采纳律师意见,说服家属和委托人配合律师的工作,通过法律共同体的努力帮助被告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与谈人:刘笛
刘笛律师分享了自己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办案经验。
第一,由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工作态度十分认真,办案效率比较高,因此律师工作要具有紧迫感,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二,要注意与法官沟通的时间,争取在法官尚未提审被告人前与法官进行沟通,帮助法官更全面调查案件事实。
第三,要抓住死刑复核这一最后的环节,多会见,多与被告人沟通,听取其辩解,争取挖掘更多有利情节。
与谈人:洪凌啸
洪凌啸律师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本次课程作出补充。从理论角度总结我国死刑复核有以下几点现状:
1、律师的参与率低,仅有少部分案件听取律师的意见;
2、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
3、程序存在封闭化与行政化;
4、借鉴域外做法,可对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律师设置准入门槛,定期对律师进行培训。
总点评:田曳
田曳主任认为律师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承办死刑复核案件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从被告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律师要做到以下考量:
第一,考虑被告人是否有悔改的可能。有些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受到不同的家庭环境或成长经历影响,才导致如今悲剧发生,其未必没有悔改可能性。
第二,考虑被告人的思维方式。律师要通过与当事人达成共情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第三,考虑案件的细节,有些细微因素或许影响案件最终的结果。
总结人:徐宗新
徐宗新主任首先感谢了王恩海教授的辛苦授课,让在场的同仁得以在校外领略其风采。随后,徐主任称赞王教授本次课程详尽具体,结合死刑复核这一阶段,把刑事辩护基本技能与基本工作予以精细化的展开。
本次道场的交流就像高手过招,激发在场同仁的澎湃之心。最后,徐主任再次感谢王教授不吝赐教,欢迎他多多参与靖予霖道场的交流。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