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漫谈接待与办案》
嘉宾:
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
洪小萍律师
上海铭源律师事务所
徐倍歆律师
时间:2021年3月31日18:30
地点: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会议室
本期主持:张寒
2021年3月31日晚六点三十分,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第151期刑辩道场准时举行。本期道场以沙龙形式,邀请到了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洪小萍律师、上海铭源律师事务所徐倍歆律师与我所方芳律师、王坤律师分享、探讨,孙宇副主任做总点评。
洪小萍律师分享了在客户接待方面的经验,她提出以下七点:1、首次接待前应在已知信息基础上作充分准备;2、理解对方无助的状态和心理,保持良好沟通;3、不对刑事案件的结果作承诺或保证,遵守职业道德;4、对专业有足够的自信;5、多涉猎专业外领域;6、注意防范刑事风险;7、工作中秉持并坚守原则。
对此,王坤律师认为,律师在接待时既应当时刻关注职业风险的防范,也应与委托人建立信任,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委托人如若抱有不合理的预期,应当在后续办案过程中,通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对其进行修正,引导当事人回归正常预期,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争取最优结果。
方芳律师对洪律师的分享表示赞同,并补充道:作为刑事专业律师,也应当像家事律师学习共情与沟通能力,提高客户对律师的信赖程度,能对案件办理有所助益;应当寻求有效的工作量化机制,通过保留底稿或记录台账等方式,能够向委托人呈现实时工作进度。
徐倍歆律师带来六个案例,并基于案例与在场律师分享了自己的办案经验。徐律师认为,在办案中,辩护人的工作重点是要找出合理怀疑并说服承办人及办案机关;在现有制度下,要把握好庭审之前的各项环节,充分发挥辩护人功能;在庭审中,要注重发问,提高发问能力和发问水平。
方芳律师对徐律师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同,认为无论律师办理的是何种案件,都应当拿出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水准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创新。
王坤律师认为,在徐律师分享的案例中,不仅有辩护技巧,更有民事、统计、医学等多领域知识的糅杂,充分说明了即使作为专业的刑事律师,对本专业外的领域也应当要有广泛的涉猎和积累。
上海新闵律师事务所张云鹍律师点评到,办案人员长期办理同种案件,知识面向窄向深,而律师办理案件的类型非常广,需要打开思路,将其运用到刑事案件办理当中。律师办案应当拿出匠人精神,精雕细琢,不仅仅是给自己内心确认,更是说服承办人员的突破口。
最佳点评:洪凌啸
洪凌啸律师以“同感”、“同理”、“同心”作为点评。
“同感”,对于两位律师执业初期的经历深有同感,做事认真、待人真诚是为人处事的必要标准。
“同理”,两位律师分享的内容与观点,实际上与靖予霖所倡导的五化服务同出一理。
“同心”,无论是刑事专业律师还是民商事律师,我们所学的专业——法律——都是共同的,民商事思维对刑事律师办理案件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点评:孙宇
孙宇律师对本次分享内容做点评,认为辩护人应当抛开思维定式,做一个纯粹的辩护人;应当将辩护工作做“细”、做“早”,通过精细化办案,抽丝剥茧寻找关键细节和突破口;通过提早介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争取利益最大化。
最后,孙律师介绍了我所在接待与办案上的经验:通过团队接待,客户能够选择到符合其需求的律师;通过团队办案,能够填补个人独立办案时其他领域的盲区。